【好文推荐】虞永平: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的根本特性

发布时间:2022-09-15 13:54    阅读量:2179

     一、幼儿园课程生活化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是与基础教育回归生活的理念一致的,是现代教育理念变革的典型表现。关注学习者的生活世界,成了解决当前基础教育中的问题的核心所在。重建儿童的生活、关怀儿童的生活,也就成了基础教育改革的前提性或根本性的工作。在幼儿教育领域里,关注幼儿的生活是传统的教育理念,关注幼儿生活也是由幼儿教育保教并重的特点引发的。在很多教育工作者的观念中,所谓关注生活,就是注重生活保育,注重幼儿的吃、睡等日常生活环节。很显然,这种生活观,并不一定能让幼儿愉快、完满的生活,并不一定能使幼儿教育真正关怀幼儿的生活。

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就是处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在过着自己的生活。这种生活不应该是别人强加的,而应该是幼儿乐意的、沉醉其中的,这样的幼儿园才能真正符合“儿童的花园、乐园”之意。幼儿的生活应该惠及幼儿身心两个方面,因此,幼儿教育不只是生活照料。


     二、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内涵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是幼儿教育回归幼儿生活思想的具体体现。所谓回归生活幼儿教育,本质是承认、尊重生命的存在和生命成长的现实和需要,让幼儿在一个真正属于他的、能让他的生命得到萌发的现实的、感性的和真正能彰显主体性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所谓回归生活世界,就是让幼儿真正去亲近自己的生活,真正感受自己生命成长的有力脉动。回归生活的幼儿教育,要求幼儿园课程生活化。课程生活化的本质是通过课程,使幼儿真正处在一个自己的需要、兴趣、潜能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世界里,使幼儿的生命更具活力,更有力的成长。

跟其他年龄段的教育相比,幼儿教育更应该回归生活,幼儿园课程更应该生活化。这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幼儿的身体发展尚不成熟,心智发展处于具体形象和动作性思维阶段,幼儿对世界的感知是具体的、感性的、直观的和个人化的。对幼儿而言,只有生活世界是有安全感的。因此,没有哪个年龄段的教育像幼儿教育那样迫切地需要回归生活,没有哪个年龄段的课程像幼儿园课程那样迫切地需要生活化。只有给幼儿提供生活化的课程,幼儿才能得到适宜的和有效的发展,幼儿才会有美好的童年生活。


     三、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策略

如何使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是当前幼儿园课程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课题。幼儿园课程生活化需要“生活精神”“生活态度”和“生活实践”,因此,幼儿园课程经常是幼儿自己的,幼儿自己的意愿、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己的选择和尝试造就了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

我国的幼儿教育法对幼儿园课程有明显的生活化的取向。如《规程》中提出:“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规,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这些都说明了对幼儿自身需要和兴趣的关注,对幼儿身处的现实生活和环境的关注,对幼儿主体性的关注。所谓使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就是让幼儿处于自己的生活世界,使幼儿的生命得以健康的生长。

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要求我们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能反映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课程就不可能是生活化的课程。只有体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课程才能彰显促进幼儿发展、促进幼儿生命的成长。因此,关注了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就是关注了幼儿园课程的核心价值。幼儿园课程设计者的基本条件就是对幼儿园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需要的把握,是关注现实的、眼前的、活生生的、具体的幼儿,去观察他们,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理解他们,促动他们。

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要求我们将知识、技能及品德还原为经验。幼儿对知识、技能及品德的学习和发展,不能借助概念和理论,一定要将知识、道理和技能还原为产生它们的实践探索过程,让幼儿在行动中学习,在行动中感受,在行动中发展。因此,生活化的课程就是行动化的课程。生活化课程设计的核心任务就是让幼儿做什么。教师的教学设计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幼儿可以做什么,然后才是教师可以做什么。幼儿就是在做什么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得到发展的。幼儿的“做”包括观察、探索、发现、表达、交往、欣赏等活动。

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要求我们关注幼儿自己的生活,关注幼儿感兴趣的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寻找课程资源,从现实生活中让幼儿感受世界的美好和趣味。因此,只有对生活充满好奇和探究精神的教师,才能真正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教育意义。幼儿的发展就是在解决生活和游戏的问题过程中实现的。哪些来自幼儿生活的课程内容,能让幼儿更充实的生活;哪些通过幼儿的生活来实施的课程内容,能让幼儿觉得更亲切、更有兴趣。因此,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就是要向幼儿的生活要内容,依靠幼儿的生活过程来实施课程。幼儿的生活本身就是课程,课程展开的过程,也就是幼儿生活的过程。


     四、幼儿园课程计划要实现转身

我们的课程需要转身,要考虑儿童的需要,考虑儿童能得到什么,而不是首先考虑教什么内容。所以,幼儿园教师的教案不是讲稿,而是一个行动方案,是儿童在哪里做事、用什么材料做事、做什么事的行动方案。教师应重点关注环境材料和活动空间的作用,而不是讲解的作用。因为没有适宜的材料难以产生真实的问题,事先确定的讲解、做好的准备、写好的教案经常不能解决孩子当下产生的真实问题。

环境和材料是幼儿学习的对象和背景。材料的多样性和可操作性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质量和经验的可获得性。幼儿园的环境跟中小学不一样,幼儿不是通过书面逻辑的知识体系来学习的,而是通过外在的环境和材料来学习的。环境是幼儿园课程的根基,环境的状态会影响幼儿学习的状态。一个精心创设的环境可以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能为幼儿提供满足个体需求和兴趣的不同材料与活动。因而,能对环境进行有效创设和准备是教师的基本功。

特别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了解儿童是课程的起点。了解儿童发展及学习方面的知识,包括了解每个年龄和发展阶段的特质,能帮助你判断什么才是对儿童而言最佳的成长经历。这些知识让教师清楚课程设计的方方面面并能有效地开展教育实践。此外,还要了解个体适宜性,幼儿教师需要持续地观察每个儿童和他人或环境的互动。

观察是了解儿童的起点。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进行细致观察,不断思考为幼儿的游戏提供哪些材料和支持。只要有适宜且丰富多样的材料、儿童真正投入的活动,即使是相同的主题和情境,也经常会跨越学科的边境,创造出多种可能性,让儿童享受多样的活动过程,面临新的挑战,给儿童多方面的经验。只有这样,儿童的学习才是具有整体性的。


     五、教师要有发现课程的意识和能力

幼儿园的活动都是具有综合性的,教师要有经验的整体意识,从儿童多方面的发展中,鼓励和指导儿童的活动。教师还要注重活动的有效性,要通过规则、材料、伙伴等的变化,让儿童不断获得新的挑战,获得新的经验,避免过度重复和浪费时间。

非常重要的是,教师要形成发现课程的意识和能力。对儿童发展目标了解程度决定了教师对课程的敏感度。教师对生活中各种资源的兴趣、用心、好奇和探究是课程内容不断充实的关键。教师如果能将儿童需要和兴趣,与课程资源及相应的活动关联起来,并不断系统化,就会深化儿童的学习,丰富儿童的经验,促进儿童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利用生活背景、生活材料和生活事件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课程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课程就在儿童的生活中,就在儿童的行动里,就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生活中的事物是儿童活动的重要对象,它们能给儿童带来乐趣,带来挑战,带来想象,带来专注,带来快乐,带来经验。

Copyright 2020 济南市天桥区幼教中心实验幼儿园
地址:济南市交校路12号    电话:    电子邮件:
鲁ICP备13023094号-1    技术支持:山东有鸿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