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早期阅读的误区,你避免了吗?

发布时间:2017-04-27 14:44    阅读量:1542

阅读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对于儿童而言,早期阅读不仅启迪着孩子纯真的心灵,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更丰富着孩子的精神世界,引领他们去追求更加灿烂的人生。

随着国际社会对儿童早期阅读的关注和研究不断深入,我国的儿童阅读也越来越受到政府、专家学者及广大民众的重视。在我们乐观地看到阅读氛围越来越浓,儿童读物越来越丰富的同时,却也看到了不少家长对于儿童早期阅读存在的误区,这些误区不仅不能够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有可能让孩子走向另一个方向——对阅读彻底丧失兴趣。
  误区一
  阅读就是识字

常常听到身边一些家长,谈到某个孩子如何聪明的时候,能举出的例子就是这孩子一点点大,就能认多少字、能背多少诗。有的家长带孩子去书店,逛了一大圈,买回来的却尽是“学前三百字”“学前描红”等书。也有些家长虽然与孩子一起共读图画书,可是读的过程中照着书中文字指读,与孩子没有任何互动,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文字上……这些将阅读等同于识字的观念和做法,实在不可取。
  相比于文字,图画更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更能够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其实,通过大量的早期阅读、大量的信息输入,孩子会自然而然地学会认字。而一旦家长将早期阅读变为了以识字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对孩子过早地进行机械、简单、大容量的识字活动,不仅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发展,同时也会伤害孩子与生俱来的对阅读的热爱,还没有正式进入学校教育,就已经对阅读、读书和学习产生了挫败感和恐惧感,这对孩子长远的发展来说,将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
  误区二
  阅读就是听故事

现如今,网络的资讯信息已极其发达,不仅有许多故事音频可供下载,更有许多故事电台、有声频道等为孩子提供有声读物。有些家长就认为,这些故事音频有专业的老师讲故事,声情并茂,比自己讲得好多了,于是,每天孩子要上床睡觉的时候,就塞给孩子一个MP3、手机或pad,让孩子自己听着有声故事入睡.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任何的声音都代替不了父母的声音。电子音频中语言的输出是固定频次、固定轨道的,是单向固化的冷冰冰的机器语言,它无法根据每一个孩子的个体情况做出调整,也无法在孩子感兴趣或有疑问的地方做出回应。在这样的“阅读”模式中,孩子只是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不能产生联想,也不能积极地构建起意义,更不用说在阅读中建立更加良好的亲子关系了。而观察、想象、思考、理解和亲子陪伴,都是儿童早期阅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误区三
  阅读是为了道德教育

有的家长,在陪伴孩子进行早期阅读的时候,总会在读完故事后加上一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了一个道理……”也有的家长,会给孩子提问:“读完这个故事,你学到了什么?”这样的总结和提问,无非是希望孩子通过阅读了解书中知识,懂得书中明示或暗含的人生哲理。抱着这样目的家长,在给孩子挑选图书时,往往会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自己认为“有用的、能给孩子带来知识或启发的”图书,而不是去考虑孩子适合读什么,孩子的兴趣在哪里。那么,阅读的过程,很可能就会演变为一场场的考试或道德训练,这样又如何能够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呢?
孩子对阅读感兴趣,唯一的原因是他们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在快乐的同时获得文学与艺术的熏陶,在兴趣的激发下获得知识并不断探索,在一次次“悦读”的经验中,建立起好的阅读习惯,并最终获得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这个过程并不可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自小便烂熟于心,更是激励着自己用功读书。而今看来,这两句诗文更应该被理解为读书可带来的附加价值,而不是目的或目标.
所谓的“所得”只是阅读的自然结果,并不是我们进行早期阅读的目的和初衷。而我们不过是觉得,那和孩子依偎在一起共读一本小书的时光,太过美好罢了。
Copyright 2020 济南市天桥区幼教中心实验幼儿园
地址:济南市交校路12号    电话:    电子邮件:
鲁ICP备13023094号-1    技术支持:山东有鸿
后台管理